
-
建筑设计: FAX ARCHITECTS
- 面积: 1075 m²
- 项目年份: 2021
-
摄影师:吴昌乐
-
厂家: 徐州天幕建筑围护系统有限公司, 江苏阿普尔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温州市亚炯沙石有限公司

设计说明
泽雅是素有温州“西雁荡”之美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原名“寨下”,泽雅是“寨下”温州话的译音;泽雅有明清时期的古建民居,富有底蕴,宋代延续至今“中国造纸术活化石”之称的纸山文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连碓造纸作坊),仍然活跃在山区。


周边环境
龙溪艺术馆选址在泽雅镇政府西侧龙溪景观带上,用地面积小且狭长,东侧为通景路与温源线交叉口,位于泽雅景区的门户入口。沿车道边依然保留村民自建的房子、自营的商铺及流动摊贩,村民的生活日常让这片区域充满了烟火气息。本项目被期许以重续当地人文脉络、邀请全民参与乡村体验的姿态面向城镇,从而能成为泽雅地标的乡村艺术馆。因此,如何处理建筑与龙溪、周边民居、当地人文的关系以及探索城镇与乡村的临界关系成为本次设计的重点。


交通动线
西面龙溪水景,东临交通要道,利用地块与临溪景观步道的高差,将场地下挖2米,消解艺术馆体量压迫感的同时形成与交通道路的自然分隔。建筑顺势以五个咬合且散落的单体沿驳岸逐级跌落,回应泽雅四连锥的传统建造文化。同时利用场地北侧空地作为建筑的入口广场,而南侧预留空间作为次入口;在建筑西侧引入当地叠水景观与亲水平台,与原有游步道衔接;在东侧利用建筑与道路间的缝隙,形成高低错落的乡间巷路;三条贯穿场地与建筑的路线为游客、当地居民、参观人提供了更大的活动范围,提升游逛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内部空间
由北向南拾级而下的五个空间依次由接待区、展示区、咖啡区等功能区组成,由空间咬合部分的阶梯与坡道串联。在接待区和最后的咖啡区设置楼梯通往二层,形成完整的交通闭环。建筑东西立面开放且自由,在满足室内展陈需求的前提下,保留了居民视线与龙溪景观的联系。


构造与材质
考虑当地建造石材已较为稀缺,且混凝土俨然已成为源口村建造的主要材料,因此建筑采用建构一体的全现浇木模混凝土,提升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空间的纯粹性;错缝排列的碳化木模板为混凝土墙面赋予了自然的木纹肌理,增加了建筑的亲和力也回应了周边自然环境。


艺术馆,作为城市文化发展的产物,当被植入到中国乡村中时;我们尝试将之与场地环境、地域人文以及居民活动发生联动,弱化所谓“非乡村化”的固有印象,从而去探索一种与乡村之间的低干扰、强融合的临界关系。同时,我们试图以非常规的空间操作来回应艺术馆的创新属性和其为乡村引流的政治使命,在当地寻找一种新的乡村建筑表达和空间体验。
